建议国家、省应针对资源型老企业转型出台特殊税费政策,降低煤炭增值税税率,由目前的17%恢复到13%的税率,扩大增值税进项税低扣范围,同时加大各种行政性收费的清理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平稳推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
表明市场为空头所主导,空方的能量在释放,市场仍在探底中。技术指标显示,指数日K线一度洞穿布林通道下轨,中轨继下滑加速,通道开口向下发散,MACD在零线下方呈空头排列,绿色动能柱同步放出。
市场反馈:上海某贸易商表示,上海电厂负荷40%-50%,国内一直降价,印尼煤也降至成本,供货商明显减少。电厂日耗继续低位运行10月中旬,大秦线检修及冬储煤行情对煤炭市场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六大电力集团其采购节奏以刚性采购为主,库存均量小幅回升。印尼3800大卡煤报价FOB26.5-27.5美元/吨。大型煤企再度下调煤炭价格及冬储对电煤采购量不及预期等因素共同影响,使价格继续走弱。从坑口价格来看,六个规格品的价格一平五降,表明下游消费市场低迷下行压力传到至产地,同时,外运到港销售价格与成本倒挂严重,促使蒙煤到港发运量受到抑制。
其次,大矿挺价失败,神华10月初出价由维稳至两次推出优惠方案,大集团出货压力彰显,煤炭市场更加严峻。尽管代表海运煤炭活跃度的运价指数OCFI止跌回升,多因天气原因而难以持续,大集团集体降价优惠争夺市场使得市场价格重心不断降低,市场信心受挫,动力煤期盘价格叠创新低。而现在的形势严峻到什么程度?可能很多的人还不够了解。
这是必然选择,也是唯一正确的出路。我当时也是年轻幼稚有执行力,带了几个人,把领导的嘉奖承诺传达给他们,许诺了一张大饼。所以,平朔如果要做众创空间,首先要大胆起用年轻人,尤其是敢想敢干有闯劲的年轻人。到那个时候,企业真的就剩下等死了。
那些没有生存压力,没有想法的人是不会去创新,更不会创业的。其次,精简领导层,公司高管不动,各二级单位处长和党委书记保持不变,副处长以下统一下调一级,至于助理岗位,全部取消,省部级干部现在都快不让配私人助理了,一个企业,还是小小的处级要什么助理?机关单位副处长和助理变主管,主管变副主管,副主管变职员,职员数量根据部门需要和业务综合评估,进一步精简,精简下来的人员划入人力储备办。
第七,平朔再大也还是一个企业,必须立足于朔州,和朔州本土的创业团队及政府进行有效对接。煤炭主题板块本身具有着行业特性和壁垒,不建议前期搞众创空间,目前需要的是稳住主业,减轻主业压力,保证主业能够存活。六、正确的入水姿势我们的企业面临困境,煤价跳水式地下跌,我们的企业在无奈中必然选择跳水,而正确的跳水姿势很重要,跳不好,容易直接摔死。这个不是没有成功案例,而且我们同行业的煤企也有,内蒙的伊泰集团就是一个例子。
因为如果要达到上述煤炭控制目标,国家必须花大力气去整治和关停一大部分盈利能力差,环保压力大,管理混乱的煤矿和洗选企业,通过兼并和重组实现煤炭行业的净化和瘦身。第五步,玩了一圈,看起来轰轰烈烈,紧扣国家政策,而且也挂上了众创空间、创新工作室和创客的牌子,其实产生不了什么效益,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煤炭企业效益还是会一路下滑直到破产倒闭。这关停掉的煤炭企业和失业人群,我们是否包含在内呢?对于煤炭行业,可以很肯定地说:回暖,在近几年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么干,不如不干。
后记为什么想要写这样一篇文章?真的是因为对企业还有感情,毕竟从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了企业,摸爬滚打,苦苦挣扎找不到自己价值体现的途径,最后被逼无奈出来创业。讲这个故事让大家轻松一下,也是让大家思考,我们做那些假大空的工作有什么用?现在可不是玩套路的时候了,是实实在在要做点事的时候。
最近重读毛泽东的著作,真的感慨当年只有毛泽东思想才可以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可以救中国。虽然下面这些事不一定会发生,但是如果我们企业高层的思维方式不变,只是想迎合国家的政策去做做样子的话,下面的情况十有八九会发生。
我们煤炭企业真的就看不出来这是个机会么?这是个我们煤炭企业生存和转型发展的最好出路么?李克强总理在11月4日的常务会上再一次强调:中国装备要改造升级,同样需要汇集众智。经过了好几个月,不知道现在平朔及中煤的领导层是否反应了过来,能否明白我当时提出的这三句话?现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掉企业不赚钱和亏损的板块,把那些板块的人员进行重组,在企业内部成立若干个大大小小的众创空间和工作室,让员工变为创客,在企业这个大的平台上进行创新、创业和创富,把企业身上的吸血者变为造血者。我觉得,我们还没有到那一步,我们还有最后的机会。引入市场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机制,借鉴目前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众筹机制,由员工中的创客和创业团队发起项目,现在市场上这方面的成熟经验很多,在这里不予赘述。五、为什么煤企众创空间容易流于形式?上面的预测并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在煤企工作5年多,见惯了这样的事情,也做过很多类似的表面工作,给大家讲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故事轻松一下。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可能我们几个是疯了,难道他们也都疯了么?文章的最后,我真心希望煤企,不仅仅是平朔和中煤,都能够顺应国家的政策导向,抓住众创空间这个最后让煤企存活的救命稻草,自我革命,自我颠覆,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国家倡导什么?答案很简单:互联网+和双创,即基于互联网的传统产业升级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李克强总理在前几天出访韩国,以及出席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密集行程中,专门抽时间考察了距离首尔30公里的京畿道创造经济革新中心。
第五,非煤产业板块,目前涉及的项目多,人员杂,这部分人员中恰恰有很多人是最容易发展成为创客的人。第六,除了众创空间之外,平朔公司还有一个优势可以挖掘,那就是各个单位的核心技术人才和核心技术,平朔公司从80年代开始运营到现在,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近几年还引入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这些人才有些走入了领导层但大部分还在一线挣扎,目前企业的状况不景气,可以让员工主动申请,由技术骨干组成高技能创客团队,进行技术输出和劳务输出。
记得好像只有当时中煤分管财务的副总马刚在宇辰公司的一次讲话中引用过我的这段话,后来好像也没有落地实施,我估计当时的马刚能够引用说明他是能看懂的。上述报告指出,在十三五期间,煤矿开采和洗选企业数量要从2015年的6390家压减到3000家以内,到2020年,煤炭开采、洗选行业的失业人数估计分别为67.1万人和19.1万人。
如果煤企真的想搞众创空间去给自己找一条生路和转型发展之路,那必须打破原有的权力体系,让出足够的权限给创业者,不要再玩什么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让原有权力体系中的那些人继续指手划脚。今天闲着也没事,我想大概推测一下现在的煤企会如何去做众创空间。家里的保姆、清洁工、管家通通辞退,就连女主人最心爱的泰迪犬也送人了。第四步,企业的众创空间虽然似乎在运作,其实根本没有解决职工的出路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效益。
在4日的常务会上,李克强说:大企业可以直接购买小企业和创客们的点子,还可以与本企业的创新中心相结合加以改造,这就是借助外力开展的创新。我们现在煤炭企业所谓的那些对策与上面这个小故事中讲的对策何异?三、众创空间是必然选择煤炭行业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光减掉人就能解决的,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国家大的方针政策之下找到一条全新的煤企生存之路。
不知道大家在看完上面这则新闻之后作何感想?仅仅关注一下这几个数字,6390家到3000家以内,67.1万人,19.1万人。创业更重要的是要接地气,我带着几个年轻人出来做牛人堂众创空间,虽然很多平朔人和平朔领导觉得我们几个年轻人疯了,但是恰恰就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捕捉到了这个时代和这个城市的脉搏,仅仅上线一个多月,已经聚集了朔州本土400多个创业者和几十个创业团队,而且整体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越来越清晰,同时还得到了朔州市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当时在平朔的很多人根本都没有听过这些词,想都没想就开始指责,说我的想法太理想,不切合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在这样的前提下,回暖,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话题。
目前平朔公司正在做这一项,除了劣质煤那边还没有具体确定之外,其它基本定了,我个人觉得劣质煤那个项目是目前看来非主体板块中唯一可能会盈利的单位,所以,让劣质煤既不归属于主体板块,也不归属于非煤板块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下一步国家会增加LNG的使用量,还有各类化工产品,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这些工作做完,当我和那几个兄弟高高兴兴等待我们的嘉奖的时候,领导却当什么事都没发生,公司当时嘉奖的10万元下来后平均分配给了中心的每一个人,人均50.06元。一定要做大平台,不要再把众创空间框到二级单位里面,一旦这么做,从开始就失败了。跟着国家的形势走,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改造煤炭行业,在企业内部建立创客空间,给企业内部的职工尤其是广大的年轻职工一个创业创新的平台
不管是煤炭企业还是其他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日臻成熟的今天,在经历过如日中天的辉煌后,大范围或小范围地折戟沉沙那么一下,几乎无可避免。处于资源枯竭区的煤炭企业将迎来实质性利好,是不是其他煤炭企业就没有招了呢?显然也不是。
这些政策释放出的信息,尤其是运用市场、法治等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再次说明,除了赢得市场、抢得先机,煤炭企业突围没有别的路可走。有人说,人生如爬山,企业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
这使得,能够站在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峰顶回望的企业,不仅有骄傲,更应有庆幸,这样,行走在未来发展之路上,才更理性、更稳健、更从容。规划建议稿中提到了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这实际上就是在为煤炭企业转变营销方式支招,而利用好互联网+等营销手段,需要煤炭企业主动适应当前形势发展,从思维和营销手段上主动做出转变。
发布评论